查看原文
其他

为共享而设计,为城市而智慧

2017-07-23 wepon wepon智慧城市与城市智慧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今天在西海48号院毗卢殿参加了《景观设计学》杂志举办的“为共享而设计”主题沙龙,跟刘悦来老师和陈立群童鞋一起讨论共享经济的话题。悦来老师的社区共享花园一直是我特别看好社区营造模式,听说已经可以通过政府和开发商买单实现持续运营,正在从空间的营造演化成一种社区群众自组织模式,听起来非常振奋。立群是为数不多的经过我面试而没有留下的应聘者,一直是我的遗憾,她对城市空间和共享经济,空间参与、空间管理、空间信用的思辨,一如既往的犀利,很有启发。

今天是我第一次分享对共享经济演进过程的梳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低功耗物联网三个时代,共享经济一直在演化,共享单车是新时代的第一个作品,之后还会有数不清的类似产品出现,其共同点就是在我们熟悉的街道上出现的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不久我将会有专门的文章来解释这个生态系统,展望我眼中这个风口后续的产业故事。

有一位观众提出了一个似乎没什么太大关系的问题,就是关于对封wall堵hole的看法。一开始我只是吐槽了一下,但后来受到两位嘉宾的启发,又想到了些东西。这背后是面对城市越来越强的复杂性,我们的领导们正在表达的一种极度的不自信。对于街边小店来说,噪声、排放这些日常的负外部性几乎是无法靠我们这种纯拼人力的网格化管理来规范的,共享单车让领导们头疼也是如此。即便是遍布街道的摄像头大法,在监控室看到每个角落,也仍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正是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共享单车用大数据平台可以精确的管理和调度,也可以做精确的黑白名单围栏规范停放(不是流行的敷衍的北斗差分和道钉方案)。而我们的citygrid城市传感器,通过低成本密集部署集成在路灯、垃圾桶等各种街道家具中之后,二十多种数据的感知,视频的实时结构化处理,通过机器学习使我们几乎可以知道城市里发生的每个小小的事件,无论是污染排放、违法施工、路面积水、餐馆噪声、人员聚集……我坚信,这一定是我们驾驭城市复杂系统的唯一解法。当然与之配合的一定是政府、企业、公众三者的合作和制衡,是技术伦理的底线坚守。

晚上,从医院出来买面包,门口的街上正在上演封堵的故事,以前的味多美没有了,骑摩拜三公里去买。路上拍了几张黑色幽默的照片,寿衣店、小卖部、茶馆都可以在窗子后面正常营业,当然还有在铁栏杆后面正常营业的很多店。对了,茶馆除了正常营业的标语,还在窗前摆了个凳子,表示可以迎接顾客进屋。“正常营业”这个词也许会代替“拆”成为城市新的主题,以不正常的方式正常营业着,而三公里外的面包,是不是我们也以不正常的方式正常生活着……

一面讨论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一面面对这些不正常,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推广一个我心目中的智慧城市理念。希望正确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技术的进步一起,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